每周一品
> 学 术 > 每周一品 > 每周一品之二十——明永乐款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
每周一品之二十——明永乐款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
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
今天艺博君为大家介绍的是明永乐时期的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也是我馆唯一一件明代宫廷造像。
明代宫廷造像始于永乐,终于宣德,明代宫廷造像专指明永乐和宣德两个时期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主要用于赏赐当时乌斯藏(明代对西藏的称呼)上层僧侣,为朝廷宗教笼络政策服务。
这件馆藏明永乐观音菩萨像,头戴花冠,顶束发髻,余发垂于两肩,面庞圆润,额间饰有圆形白毫,双目微睁,双耳饰圆形大耳珰垂肩,双耳际处有如扇形般翻卷的宝缯,胸前饰璎珞。全像结跏趺端坐在双层莲花座上,主二臂在胸前双手合十,余二臂一手于左肩持莲花,另一手于右肩持念珠。下身着裙,裙摆自然的散落在双层莲座之上。在莲花座的正上方从左至右阴刻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识。整尊造像端庄大方,工艺精美,体现了明代宫廷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
明代汉藏佛像艺术
明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上实行“众封多建”的民族宗教政策,即对待西藏各主要教派和地方势力首领均给予分封,通过分封以及袭职、替职等形式使他们各自均直通中央,从而与大明王朝建立了直接的政治隶属关系,这不仅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治理,同时也促进了藏传佛教的发展,使得藏民族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迎来了藏传佛教艺术发展的成熟期。
藏族艺术家们在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形式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审美因素,创作出前所未有的、具有鲜明藏民族审美特色的艺术模式,实现了外来艺术与西藏本土艺术的完美融合。明代北京的藏传佛教艺术在帝王的扶持下首先在宫廷开展起来,明朝帝王在宫廷中专门设置机构,称作“佛作”,其隶属于“御用监”来制作藏传佛造像,正是由于在内地中央政府对藏传佛教的积极推行和倡导下,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当时佛像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
明代宫廷造像融汉藏艺术于一体,造型规范,风格纯熟,做工精细,用材讲究,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汉藏民族间团结友谊的重要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