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四十七——清乾隆百寿图象耳大瓶

清乾隆百寿图象耳大瓶

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数千件中国古代瓷器中,清乾隆蓝釉粉彩描金百寿图象耳大瓶,以其高大优美的造型,华丽新颖的装饰,精致细巧的工艺,以及与宫廷祝寿相关的身世背景而卓立不凡。

这件大瓶,高47.5厘米,口径17.5×14厘米, 底径17.8×14.3厘米。造型为扁圆形。椭圆盂形口,方唇,宽沿外斜,粗长颈,二层台式弧肩,扁圆腹,胫部内收,椭圆形外撇高圈足。颈部两侧对称置立体描金的象首衔环耳,象首的两只大耳朵贴在脸侧面,象牙粗壮而突出,长鼻自然弯曲,下衔圆环,眼睛带浅显的眼皱纹,雕塑精致,形象写实,神态逼真,寓意“盛世太平”。

大瓶的口沿饰以珊瑚红釉为地,上绘描金花卉纹,口沿边缘涂金。瓶身施高温霁蓝釉,再于釉上用金彩描绘出宝相花图案,花形饱满,似莲花特征,寓意富贵美满。瓶腹部的前后各置一长方形圆角开光,开关内剔刻篆体“寿”字,前后各五十个,共计一百个,因此命名为“百寿图”。

 “寿”字均描金,衬底上则施松石绿釉。每个“寿”均为长条形,表示长寿绵绵。足外墙饰黄地粉彩折枝花卉纹,足底边缘亦描金彩。外底施白釉,并暗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刻款十分工整。

此件大瓶造型浑厚庄重,朴茂中显现出典雅俊秀的气质。深沉的霁蓝釉上饰以金彩,并辅以珊瑚红、松石绿、黄地粉彩、描金寿字等,既增加了大瓶的色彩变化,显得华贵俏丽,又增添了浓重的宫廷祝寿气氛。

明、清时期,以“寿”字为瓷器上的装饰图案十分流行,并因各个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的改变而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洪武时期,民窑青花碗、盘的里心常书写有 “寿”字,“寿”字多为草书,字体圆润有力,遒劲潇洒。永乐、宣德时期,民窑青花碗、盘的里心,亦常见有 “寿”字,但此期的“寿”字多为隶书,字体凝重有力。弘治年间,出现了方笔篆书“寿”字嵌寿星老的图案,生动形象,别具一格。嘉靖时期流行花组“寿”字,即以花枝、松柱组成“寿”字。此外,还出现了百寿纹,装饰效果强烈,寓意百寿延年。

清代乾隆时期,瓷器上的百寿字装饰更加丰富,技法多样,工艺繁杂。如这件乾隆蓝釉粉彩描金百寿图象耳大瓶,即经过了从高温釉到低温釉,从粉彩到描金,从剔刻到镶嵌等多道工艺程序,生动再现了清代宫廷艺术的讲究与奢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盛世太平、人们追求幸福长寿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