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四十九——铁骨泥刻花描金开光粉彩斛桶尊

民国(1912~1949),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器型整体呈斛桶式,撇口、粗颈、溜肩、垂腹、圈足。肩部置对称如意形耳,耳下塑贴卍字、双鱼、磬,呈璎珞样式,具有立体感很强的浮雕装饰效果,表意“吉庆如意”、“万年有余”,构思新颖、寓意吉祥。描金刻花装饰遍布器身,包括外壁口沿的如意云头纹、颈部的蕉叶纹、肩部的卷草纹和蝠纹、腹部的变形凤纹以及圈足的几何线条。描金刻花与黑色的铁骨泥胎对比鲜明、相得益彰,使器物呈现金属质感,高贵古雅。腹部两面各有一个圆形开光,内绘青绿山水人物,勾描细致,设色浓重,具有绘瓷名家张志汤风格外底红彩篆书“江西陶专精制”六字款识。

这件器物由民国江西省立陶业学校设计制作,不仅代表了当时瓷器烧造最高水平,更因其与“国礼瓷”的密切关系,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1946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委派江西省立陶业学校设计制作一批精细的礼品瓷,赠送外国元首及友人。为此,蒋介石在庐山别墅召见江西省陶校校长汪璠。7月25日,上海《民国时报》头版刊登通稿,“景德镇之旧御窑,将改为国营瓷窑,此乃蒋主席接见圣忠学校(笔者注,陶校校址在九江圣公会所属的圣约翰中学。)校长汪璠时所指示者。主席对景德镇瓷业现况,备极关怀,谓国家欣逢胜利,应有名瓷分送盟邦,以志庆典。此次名瓷须仿乾隆时代作品风格。磁质力求细薄,色调务须高雅。蒋主席并面谕汪校长从速与赣省府洽办,积极进行。”

1947年3月14日江西省财政厅电汇11000万元到景德镇,开始礼品瓷的设计制作。经数月努力,万众瞩目的国礼瓷烧制完成,共计瓶40件、挂盘60件、万花餐具4套(每套140件)、胜利餐具2套(每套140件)、桃碗400件。

国礼瓷问世后,陶校名声大振,根据汪璠在《庐山行》一文中回忆,“这批礼品瓷出了名,有些政府部长、厅长都纷纷订货,价格便宜很多,订货很多。”本文描述该件器物应是这一类制品,而非用作国礼之用。尽管如此,除底款不同外,国礼瓷底款为红彩篆书“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制中正”款,器型、尺寸、装饰等各方面均无二致。这一类斛桶尊目前还存于台北中正纪念堂、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等为数不多的收藏机构,存世稀少,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