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七十二——满汉合璧重建万寿寺碑

“重建万寿寺碑”位于北京艺术博物馆第七进院落光绪御碑亭内,系光绪二十年十月(1894年10月),为庆贺慈禧皇太后六十岁寿辰所敕立。

据相关资料记载,碑心七尺三寸五分,宽二尺五寸四分(俱营造尺)。碑阳从左至右书满文12行,从右至左书汉文12行,立碑时间为“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十月吉日”。书写形式上,凡遇“皇太后,高宗、慈禧、懿旨、皇太后、圣母、慈圣”等字均抬两格书写,文中“万寿山、颐和园、清跸、御舸、成宪、天、銮车、一心”等字空抬书写,示以尊敬,满文亦然。

碑文由户部尚书翁同龢撰写,内容主要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叙述重修万寿寺的原委,“壬辰癸巳之岁,万寿山颐和园告成,皇太后以春秋令日”,“寺为乾隆中一再修建,高宗纯皇帝御碑纪事,谓嘉名符祝厘之义,特敕将作葺而新之”,“惟兹寺宇为慈圣所瞻礼,且成宪具在,敢不恪遵。于是陊者举之,駮者饰之,鼛鼓不劳,轮奂斯美”。但是,为国计民生考虑,万寿庆典罢臣工进献,并发内帑救助穷苦百姓。第二部分为碑铭,亦碑文主体。碑铭为四字骈文体,主要歌颂光绪年间的政绩,“大圆洪覆,元德曰仁,大慈体之,育物济民”,“八垠水旱,萃于一心,朝闻夕发,飞粟捐金。下逮肖翘,糜物不被,出世救世,莫大于是”,东南不靖,六师奏功,出彼水火,煦以雨风”。碑文不乏对慈禧皇太后的溢美之词,“与天同符,与佛同性”,碑铭末尾为皇太后及国民祈福“佛无量寿,圣无量寿,寿世寿民,亿祀悠久”。

  光绪九年十二月(1883年12月),东南沿海地区爆发了中法战争,是由法国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历经两年,至光绪十一年四月(1885年4月),中法签订停战协议。据内务府档案记载,“重建万寿碑文”完成于光绪十九年(1893),即甲午海战爆发的前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光绪二十年七月(1894年7月),战场主要在北方海域,以清军全败而告终,光绪二十一年四月(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因此,碑铭中提到的“东南不靖”,应该系指中法战争。此次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清军曾取得“镇南关大捷”,碑文中“睠是蛮方,龙蛇起陆,我武既扬,兵销弓”,很可能是指此次战事。

相较于乾隆十六年敕建万寿寺碑、乾隆二十六年重修万寿寺碑,光绪二十年碑文内容、文字相对简洁,少了乾隆盛世洋洋洒洒的文风与气势;书写文字由满汉蒙藏四体转变为满汉两体;碑文中的满文音译词亦没有乾隆年间规范,从一侧面反映了清朝日渐衰落的国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