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九十一——乾隆御制金刚经塔碑

乾隆御制金刚经塔碑位于北京艺术博物馆西路建筑群大悲殿前,乾隆二十五年(1760)敕立。此碑拓片纵227厘米,横124厘米,碑刻中央为满布经文的七级浮图。塔分为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塔身每层檐角悬铃及经幡各一对。经幡灵动飘逸,顶部与如意宝珠相连,其上分别对书“南无昆卢遮那如来、南无释迦牟尼如来”,“南无不空成就如来、南无宝王如来”,“南无阿閦毗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南无善观世音菩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持地菩萨、南无手持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弥勒菩萨”,“南无虚空藏菩萨、南无除障碍菩萨”诸佛号。

  

全塔楷书《金刚经》文,据《皇朝通志》载,为乾隆帝于乾隆十八年(1753)亲笔御书。塔身每层栏杆各有六个望柱,柱顶各书一“佛”字。每层塔身正中为释迦牟尼的不同说法相。其中第一层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向端坐于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问经跪听之情形。释迦牟尼结迦趺坐,右手作说法印,左右两天王侍立,众弟子环立两侧,众人物刻画细致传神、栩栩如生。塔门门楣自左向右横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塔门内侧,佛陀左方为经文之始“如是我闻”,右方“信受奉行”为经文结束。“金”与“行”字相接,“经”与“如”字相衔,首尾并对,起结贯通。碑刻左下角钤“如是观”、“欢喜告成”、“乾隆定翰”印。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通篇讨论众生空和法空的智慧。“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虚妄与烦恼,按照此经修持能让人悟透佛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经末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为经文的点睛之笔,即世间一切皆空幻不实,应破除一切名相,方能得清净之心。《金刚经》文字精炼,思想深邃,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以塔为媒书写经文,最早出现于唐朝敦煌文书中,这种形式发展到北宋更为成熟,而至元明此风不衰。此碑将《金刚经》与佛教象征物——佛塔巧妙结合,慧心巧思,雕工精湛,具有旨在表达顶礼者不忘佛陀教诲和集积功德等涵义,是不可多得的佛教题材石刻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