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 一一五:清王原祁山水轴


清,王原祁绘,纸本设色,纵:84厘米,横:43厘米

 画面自题:子久画,全师董、巨。用笔以苍润秀逸、布景以幽深浑厚为主,凡树枝转折, 余生平所见大小卷轴不下数十帧,无一相同。盖其灵机独诣,变化纵横毫无辙迹可寻。学者能以此处真参实悟,自寻妙谛非规规形似所能几及万一也。余作此图只能粗解其意趣,然资质钝劣,不免效颦之诮耳。  康熙癸已(1713年)中秋下瀚,麓台祁,年七十有二。

 钤:王原祁印(白文)、麓台(朱文)等。

图绘高山屹立之下,杂木丛生、洲渚房屋掩映的山光水色之景。山石的左部与顶端多留有空白,虚处笔迹似有似无,表现出雾霭升腾的清幽意境。全图笔墨苍润老辣,于粗放中物象毕现,率意中气韵盎然。王氏自言此图仿元代画家黄公望(即作者所谓“子久”)笔意,实际上又融入了王蒙、倪瓒等人的笔法,应是作者融元人画格的贯通之作。

王原祁自幼在其祖父王时敏指教下学习山水绘画,倾其一生对传统山水画进行追摹与研究,常采用“仿”“效”的方式来追摹古代山水画家的画风精髓,顾其作品上多会提到“仿某某”。大多数人认为王原祁以“仿古”称誉,作品陈陈相因,刻板老套。这是很多人对“仿”表象上的理解,认为“仿”就是简单刻板的临摹,或者是照葫芦画瓢的取其形似,而王原祁是用“仿”来体悟古人的胸次、修养和气魄,是“仿古托古”、“以神遇不以迹求”的“仿”,从而运自己心思,成自家风格。

  “四王”在清朝的几百年里被视为正统,但到了民国,随着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传来,新文化运动兴起,“四王”遭到了强烈抨击,成为美术革命口诛笔伐的对象。但从中国绘画史的角度看来看,清初“四王”的绘画思想理论和作品对现当代中国山水画仍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