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173期):画中驴


清 怡埜 山水人物图卷(局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提到驴,人们首先想到“犟驴”、“蠢驴”这样的词汇,人的脾气不好叫“驴脾气”,人不高兴拉长脸叫“驴脸”,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似乎无论哪种用法,驴都跟文雅、稳重的文人没有什么紧密联系。

实际上,在古代许多文人都喜欢骑驴,在驴背上寻找灵感。最耳熟能详的一位就是——贾岛。某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以至于在驴背上还不停地做着推和敲的动作,这也是“推敲”一词的渊源。

清 薛奇 秋林挹爽图轴(局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清仿明 文征明 雪景山水图轴(局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唐代的骑驴男神还不止贾岛,郑綮也是其中之一,某天郑綮被人问起有没有作新诗时,他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这就是“骑驴索句”典故的出处。此外,李白、李贺、杜甫、孟浩然都是爱骑驴的诗人。由此,画家也对诗人骑着驴游山涉水、寻诗觅句的题材十分钟爱。

最奇葩的文人对于驴的喜好那得算是东汉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了,他喜欢听驴叫。《世说新语》记载“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在王粲的葬礼上,魏文帝曹丕说既然王粲喜欢听驴叫那么大家就一人叫一声吧。

清 何龙 山水人物轴(局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上图中的五位文人骑在驴子上,相互照应。侍从的童子们有的担着文人聚会用的笔墨,有的担着茶炉茶具,还有的童子正在赶驴,画面富有动感,充满生活情趣。

清 怡埜 山水人物图卷(局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清 姚文翰 人物轴(局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那么,文人为什么都爱骑驴呢?

首先因为驴的价格比较便宜,适合当时民众对于交通工具的需求。其次是驴性情温驯、忍耐力强、速度比较慢,适合文人游山玩水。另外,宋明以来,骑驴写诗已经是文人的一种清高的表现,驴也就成为诗人清高的象征符号。比如陆游的名作《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意思是: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难道这一生就只该是一个诗人?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