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204期):明万历红纱地洒线绣云水金龙纹方补


明万历时期的红纱地绣云水金龙纹方补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宫中有应时而衣的习俗,如元宵穿灯笼纹,端午穿五毒纹,重阳穿菊花纹等。七夕因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应景纹样也与此有关。明代刘若愚所著《酌中志》中记载:“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宫眷穿鹊桥补子,宫中设乞巧山子,兵仗局伺候乞巧针。”

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明万历时期的红纱地绣云水金龙纹方补,纵38.5厘米,横37厘米,是七夕时应景所用的一件刺绣精品。补子以红色直径纱为地,用各色彩绒绣线及捻金线绣制云龙等图案。方补正中一道天河贯通上下,河中波涛滚滚,水势盛大,河上横架一座雕栏拱桥;桥两端的云海中,两条金龙爪握火珠,相向腾舞,龙嘴大张,须发飘飞,形态威武有力;双龙上方各有星辰高悬于天际,并有楼阁檐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展现出一片仙界的奇幻景致。补纹以天河、拱桥、星辰等元素应和“七夕”主题,用双龙代替牛郎织女,是“鹊桥相会”题材的一种变化样式。

此件补子构图饱满,配色明艳,用料贵重,做工精细,展现出典型的明代宫廷刺绣的艺术特色。洒线绣是明代宫廷刺绣中最富代表性的绣种,它以方孔纱或直径纱作绣地,用彩色合捻线按照纱孔数计穿绣,在主体花纹之外形成满铺的菱格小几何花地纹,其配色一般采用对比强烈的高饱和度色彩,风格艳丽明快。明代宫廷刺绣中好用捻金线,是用锤碾成极薄的黄金金箔,切割成细条后缠绕于丝线上而制成。绣制时将金线按照纹样形状排布好,再以绣线钉缝在绣地上,绣成的纹样金光璀璨,华贵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