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216期):清代青玉“祝寿图”山子


在万寿阁的“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中,有一隅书房陈设的场景。还原了清代文人案头文房陈设,其中一件青玉山子置于书案一角。玉山子是古代文人书房中的常见陈设,轮廓嶙峋的玉山子多为架笔用的笔山;而造型较高,图案完整的则纯粹为赏玩陈设之物。展厅中的这件“福寿图”玉山子是北京艺术博物馆藏五件清代玉山子之一,由一整块带皮色的籽料雕琢而成,玉色青白,玉质莹润。山子整体呈层峦起伏之形,以多层浮雕辅以阴线刻的技法琢磨纹饰。

一面琢双鹿,雄鹿昂首,站立于山石之间,雌鹿跪卧于石上,回首望向雄鹿,鹿身后的岩石上有灵芝蜿蜒。另一面苍松挺秀,亭台半遮飞檐,一老者拄杖回首,一童子捧桃上前,二人脚下溪水潺潺流淌。无论是双鹿灵芝纹,或是寿星童子纹,都表现了福禄长寿的吉祥寓意。

玉质文房用具历史悠久,考古出土的最早的玉文房器来自浙江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其中就有以水晶制作的山子。受宋代绘画、雕塑艺术的影响,玉器雕琢趋向立体化的方向。玉雕的图案有较大深度,构图景致深远,向多层次的立体玉图画发展,这直接影响到清代的玉山雕刻。清代,玉图画主要体现在陈设玉器之上。宫廷中雕琢大型玉山子更是要拣选宋元以来的山水名画,由玉工设计在玉料原石上进行琢磨。书房案几上所摆放的小型玉山子、玉插屏上也常见玉图画的雕琢。

典型如馆藏这件“福寿图”青玉山子,双鹿灵芝纹一面,山体被雕琢的沟壑嶙峋,棕红色的皮色与青白细腻的玉质形成鲜明对比。而寿星童子纹一面,取寿星、童子为近景,松树掩亭为远景,将传统绘画的三远式构图引入雕刻之中,体现了设计者不凡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