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
> 学 术 > 每周一品 > 每周一品(210期):清团龙杂宝织金缎幡·文化篇
每周一品(210期):清团龙杂宝织金缎幡·文化篇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代团龙杂宝织金缎幡,现陈列于《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中(展期:3个月)
幡,本指用长竿等挑起垂直悬挂的长条形旗子。佛教中将幡用作供养佛、菩萨的庄严法具,梵语音译为波哆迦、驮缚若或计都,象征佛、菩萨降魔之威德。幡的制式多种多样,并无定规,一般由幡头、幡身、幡手、幡足等几部分构成。最上部为幡头,以三角形状最为常见,下连长方形的幢身,幡头下部或幡身左右垂饰幡手,幡身之下连接数条幡足。根据材质、颜色、用途、使用场所等的不同,幡又可分为诸多种类,如束丝所作的丝幡、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幡、堂室中悬挂的堂幡、供灌顶之用的灌顶幡等,名目十分繁多。
佛经谓造幡、悬幡能获福德,避离苦难,得生十方诸佛净土,又云供养幡可得菩提,增长功德,故寺院、道场等处常加使用。万寿寺正殿内的屋梁上至今仍可见用于悬幡的挂勾。
馆藏清代团龙杂宝织金缎幡,长564.5厘米,宽70厘米。幡头为木质,其上彩绘荷叶及莲台;幡身由棕、黄、红(已褪色)、黄、棕色五条织金缎条带依次并列连缀而成,下部通过一黄绿色绒布与幡足相连;幡足共有六条,左右两侧仍为对称的棕、黄两色织金缎条带,中间则为两条绿色织金缎条带。各色条带的纹饰基本一致,均为成行排列的团龙,间隙处填饰方胜、象牙、珊瑚、双钱等多种杂宝纹样。相邻行的团龙在位置上相互交错,使重复的纹样富于变化和韵律感。各种纹饰全部由片金线织成,在丝质的映衬下金光璀璨,华丽耀目。条带的缝制挺实平整,针脚细密匀称,显示出制幡者的虔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