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告诉你,有多少人在关注“十大考古” ——2020年度“十大考古”的媒体宣传


在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举办30多年来,是考古工作不断走入社会公众视野的30年,也是考古事业融入社会文化发展的30年。从初评到终评会,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为公众“走进考古”打开了一扇窗,也为考古“走出象牙塔”架起了一座桥。

本次终评会前,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及公众号“文博中国”就提早开启了“十大”预热环节,力图为终评会加满油。从3月31日起,“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连续8天推送入围终评20个项目的详细图文介绍配以制作精良的项目短视频介绍。并在终评会即将到来的前一周内,连续为各直播平台撰写推文打call,提供各种观看方式的链接和二维码,以确保网友们在直播当天“不迷路”,找到习惯使用、适合自己观看的平台。


人在家中坐 考古云上来

电视只能看视频、广播只能听声音、报纸只能看图文,而新媒体把图片、声音、视频甚至动画融为一体,近几年,又出现了网络直播、H5等基于网络的传播形式,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多样化的传播,给受众不同的选择。

尽管本次终评会是现场会议,所有项目负责人“进京赶考”,直面评委进行演讲和答疑。但活动主办方仍然坚持线上全程直播模式,终评会和新闻发布会全程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头条、抖音、视频号、百家号等平台,“中国文博”、“中国文物报”微博号、“中国文物报”知乎号上进行直播。虽说直播的协调工作为会议前期准备增添了不少工作量,但直播也确实让受新冠肺炎疫情不能来到现场的考古人、考古爱好者及时分享到“十大考古”终评会的精彩内容,人在家中座便享受一场考古知识的饕餮盛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3日下午14时,十大考古系列直播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头条、抖音、视频号、百家号等平台观, “中国文博”“中国文物报”微博直播,“中国文物报”知乎号直播共合计近600万人次观看。

直播的同时,也带动了以微博话题、头条专题为代表的千万级阅读量。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话题在直播期间、结果揭晓后持续发酵,阅读量和互动量不断增长。据统计,央视新闻发起的微博话题#202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话题阅读量1.1亿,陕视新闻发起的微博话题#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阅读量1684万。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同步配合刊发消息稿《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发布6小时内阅读量超335万。今日头条#十大考古#话题活动于4月8日上线,截至4月14日23:59分,活动总阅读量8214.5万,总计突破2.2亿。值得一提的是,十大考古话题还喜提热搜,登百度热搜第四位和微博热搜榜前十位。

微博和今日头条部分十大相关话题

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结果发布,此时,各大媒体的文字记者们摩拳擦掌、摄影记者们长枪短炮,静待十大出炉的一瞬间,抢占头条。国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和中国文物报社官方微信“文博中国”最先发布结果,瞬间被刷屏。央视新闻微信号《重磅揭晓!》和人民网微信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两篇推文,数小时内,便速速突破十万加的阅读量。据统计,微信平台总话题#2020十大考古新发现重磅发布#阅读量达167万,共74个公众号和视频号参与话题。

历年“十大考古”报道媒体记者各有所长,有的侧重发现了什么、有的关注考古人,还有的聚焦遗址背后的故事。中新网《“十大考古”评审专家为什么不看重“精美文物”》一文和微信公众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半数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有关》一文发布后,学者拍手称赞,因为在考古人眼中,埋藏于地下的陶片、瓦砾、人骨与黄金珠宝并无区别,透物见人、见社会,考古可以真正做到“探人类之过往,溯文明之源流”。

4月12日终评会当天中午,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天评选的简讯登上央视新闻频道《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共同关注》《东方时空》。13日结果揭晓当晚,又一次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

《新闻30分》

《新闻联播》


版面精彩 篇幅大制作精

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其中,人民日报以《解开未知 牵引新知——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光明日报以《一眼万年 华彩中国——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扫描》为题,均用整版大篇幅进行了深度报道。

《光明日报》2021年4月14日9版

《人民日报》2021年4月14日12版

中国考古要走出去,考古如此,考古新闻亦如此。中国日报以《Top 10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of 2020 unveiled》为题,新华网英文版、中国国际电视台新闻频道CGTN、《环球时报》(Global Times)均以《China unveils top 10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of 2020》为题,向世界传达了中国2020年的重要考古发现。

Global Times、 China Daily版面

地方媒体也不甘示弱,直播期间,马不停蹄地开展了对自家遗址各有侧重的报道。终评会还未结束,《钱江晚报》新闻客户端的《全国十大考古PK现场,余姚井头山遗址汇报人孙国平为何超时了3分钟》一文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独中三元的河南省当仁不让,《河南日报》在头版和要闻整版刊登《河南三项上榜继续领跑——202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和《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原文明核心地位》两篇文章。

《徐州日报》《河南日报》《贵州日报》版面

《贵州日报》《浙江日报》《西安日报》《徐州日报》《西宁晚报》《城市晚报》《西藏商报》均在显著位置分别刊登了《贵州贵安招果洞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的重点区域》《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上榜》《43年,从田野发掘到公众考古》《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荣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图们市磨盘村山城遗址当选》《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上榜》等报道。

作为获奖者,各发掘单位在收获喜悦之余也不忘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与了河南时庄遗址的发掘工作,北京大学新闻网刊登的《北大与时庄遗址的故事》一文便娓娓道来了遗址的发掘始末和收获。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学术活动,变成一年一度中国考古学界的学术交流平台和面向社会大众的行业宣传平台,成长为我国考古学界乃至整个文化遗产领域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线上也好、线下也罢,评选活动采取的一切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公众更深切感触考古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参与和分享考古学对构建民族历史、增强文化自信的独特贡献。

直播间网友评论

当直播评论区网友直呼“现场真多专家,感觉这次看直播值了,过瘾”“说得对,我也参加学术会议了”“真不错,长知识了”之时,我们也意识到“考古+直播”不仅为共享科学考古发掘成果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为直播带来一股清流,也为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的思路。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此次十大考古新发现掀起的又一波全民考古热,让历史文物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宝贵的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光彩,必能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国人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

来源:文博中国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