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宫殿和寺庙的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有很多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这些都是装饰性建筑构件,其形状的大小和数目的多少,则代表了殿宇等级的高低。
那我们从上到下捋一捋。
哦,知道一些了吗?!
正吻
亦称大吻、龙吻、鸱尾、鸱吻、吞脊兽,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
(鸱吻实物图)
(鸱吻线描图)
(在屋顶的位置示意图)
戗兽
戗兽是兽头形状,将戗脊分为兽前和兽后。它大致的作用有三个,驱邪、防雷、固定屋脊。
(戗兽)
(在屋顶上位置示意图)
跑兽
又称神仙走兽、蹲兽、垂脊兽等,通常以其个数的多少来区别宫殿的等级。故宫太和殿屋顶上的最多有10个(第一个仙人骑鸡不算在内)。从“仙人骑鸡”开始后面依次排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随着等级的降低,仙人骑鸡后面的小兽随之减少,一般9个、7个、5个、3个。
(万寿寺乾隆御碑亭的屋顶)
(仙人骑凤)
然而还有一种吻兽,在明清时期的大式建筑中普遍使用,但是在古建知识科普中却一直没有介绍过的吻兽,那就是——合角吻
合角吻
古式建筑瓦顶脊部转角处的装饰兽。往往是由两个对称的部分结合在一起,所以叫合角吻,也叫合角兽,其形象与正吻很相似。
(示意图)
(万寿寺合角吻位置示意图)
又积累了一点点关于古建筑的知识吧!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