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修缮见闻之古建筑的“八作”(一)

一看到“八作(音zuō)”是不是想到“五行八作(音zuō)”这个词,在“五行八作”中的“作”是“作坊”的意思,而五行八作则泛指各行各业。在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五行八作=各行各业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今天所说的“八作”是中国古建筑修缮中的“八作”,主要包括:土作、石作、木作、瓦作、油漆作、彩画作、搭材作和裱糊作。2008年以这八作为代表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化劳动中的协作与分工。

(图片来源:网络)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修缮的官式建筑规格自然没有故宫那么高,但是传统官式建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严格形制的施工技艺。在万寿寺修缮过程中,需要保留那些历史的印记,因而使用的也必须是这些传统的施工技艺。

1、木作

木作又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是指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承重的部分,主要构件有柱、梁、枋等。小木作与大木作是对应的,主要承担其它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如:门、窗、楼梯、外檐装饰和防护构件等。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把小木作也称为装修作。


图为万寿阁七架梁制作现场(图片拍摄:孙秋霞)

2、土作

土作是关于筑基累台、筑墙、制土坯等土方工程。《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的土作部分,只包括刨基槽和夯筑灰土及素土作业了。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已经掌握了土技术,就以夯土建造城墙台基等。直至清代,重要建筑地基仍然用的是夯土。在古代社会里,用一两年就建起一座都城、宫城,就地取材的夯土作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土作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至于称大规模建筑活动为“大兴土木”。《后汉书·隗嚣(kuíxiāo)传》:“( 王莽)造起九庙,穷极土作。”王先谦集解引周寿昌 曰:“土作,即兴造土木意,举土以该木也,《礼》‘无作土功’,亦指土木工言。”

但是,万寿寺修缮工程中没有大规模的土建工程。

明长城的夯土段(图片拍摄:孙秋霞)

图片为1946年黄河花园口决堤处工程现场,八个苦力正在打夯(图片来源:网络)

1、石作

石作主要建造石建筑物、制作和安装各个石构件的专业。在宋代《营造法式》中的石作包括粗材加工、雕饰、柱础、台基、坛、地面、台阶、栏杆、上马石等的制作和安装。《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圆明园内工现行则例》中的石作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石桌、 绣墩、 花盆座、石狮等建筑部件的制作和安装,但不包括石拱门。万寿寺修缮中石作也没有大规模的石作施工。呵呵~~~~~~~~


万寿寺大雄宝殿门前的台阶和雕刻莲花的丹陛石(图片拍摄:杨京京)

须弥座(图片拍摄:孙秋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