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年画中的 门神 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木刻版画(现藏俄罗斯彼得格勒东方博物馆),它是现存中国最早的木版画。道光年间,在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年画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在民间达到了鼎盛阶段。
木版年画在中国有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河北衡水武强、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湖南省隆回县滩头、四川绵竹、福建漳州和广东佛山等地。传统木版年画的特点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线条规整;题材和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即神像类、寓意吉祥类、戏文故事类;乡土气息浓郁。
由北京艺术博物馆与葫芦岛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红红火火中国梦——中国木版年画展》将于2019年1月27日至2月27日在葫芦岛市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出来自北京艺术博物馆藏100幅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
渭水河
朱仙镇年画始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其特点是:线条粗犷、简练,群青色夺目,题材多为戏剧人物。
杨柳青木版年画
瑞雪丰年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其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刷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其特点是:笔法细腻、人物秀丽、气氛祥和。
杨家埠木版年画
兰芳生贵子,闺阁产麒麟
杨家埠年画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其特点是:构图疏密有致,线条细腻;题材多为大型戏剧场景、寓意吉祥图案。
武强木版年画
腊转春回
武强年画的祖版产于宋元时期,有范氏家谱中记载“范迎龙经画务”,范迎龙是明永乐时期人,由此可见,当时的武强年画业已初具规模。武强年画的特点是:画面生活情趣浓烈。
桃花坞木版年画
元宵灯会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其特点是:表现劳动场面、生活场景,具有工笔画、青绿山水效果。
滩头木版年画
两袖清风
滩头年画用色奔放,大色块橘红色夺目。线条流畅圆润,细而富于力度,尤其是在刻画人物眉毛、胡须、衣带的飘浮时,极具动感。
年画承载了人们无数的欢乐与祥和,千百年来,她不仅是春节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现在,虽然城市里很少有贴年画的习俗,但在乡村仍然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欢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