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锦窗主要用在园林建筑及四合院住宅中,具有较强的装饰作用,形状多种多样,各种图案均采自造型优美的器皿、花卉、蔬果与几何图形,如玉壶、扇面、寿桃、五方、六方等。地仗工艺是对传统建筑木构件的保护工序,在这一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油漆、彩画。它是木基层与油膜之间坚固的灰壳。
万寿寺游廊的什锦窗旧活重做,为什锦窗框做地仗,主要是做什锦窗的边框、筒子口、贴脸部位。其工艺流程有:捉缝灰、通灰、磨通灰、扫浮灰、抽直线、剪布、开浆、糊布、挤布浆、贴小角、中灰、磨中灰、细灰、磨细钻生、擦生等工序。
捉缝灰。捉缝灰籽粒大,黏结牢固,易干燥,所以用于填补旧的什锦窗框的缝隙;缺椤短角部分,均使用捉缝灰进行垫找,垫至基本达到原构件未损裂之前的形状。(图1)
(图1 捉灰缝)
通灰、磨通灰、扫浮灰。捉缝灰干后,满刮通灰一道,这层灰需将什锦窗的边框、筒子口、贴脸部位裹严。干后用砂石磨平,扫去浮籽。(图2—图4)
(图2 通灰)
(图3 磨通灰)
(图4 扫浮灰)
抽直线、剪布。传统地仗是使麻,但由于什锦窗结构的特殊性,由糊布代替使麻。首先按什锦窗做地仗部位,计算好需要豆包布的宽度,在需裁剪部位抽出一根经线,再沿此经线剪布。(图5—图6)
(图5 抽直线)
(图6 剪布)
开浆、糊布、挤布浆、贴小角。用棕刷蘸取粘麻浆,刷在通灰层上。随即用手将豆包布均匀地粘在浆上。为使其裹实,随即用特制的足形麻压子,先从秧角、线口处着手,逐次将布压实,浆液逐渐挤压至布的表面,布由白变成紫褐色。在什锦窗框及贴脸有接茬的地方开浆、贴小布、挤布浆。布浆干后用砂石打磨,用笤帚扫掉浮灰。(图7—图11)
(图7,开浆)
(图8,糊布)
( 图9,挤布浆)
(图10,贴小角)
(图11,外边贴布)
中灰、磨中灰。中灰是解决粗灰与细灰之间籽粒大小悬殊的问题,所以灰层不宜过厚。用铁板或皮子在糊布浆上满刮薄薄的一层中灰,干后用砂石磨平,掸净。(图12—图13)
(图12,中灰)
(图13,磨中灰)
细灰、磨细钻生、擦生。细灰是什锦窗地仗的最后一层灰。细灰干后,用砂石或砂布精心细磨,要将表皮全部磨去,并达到灰面平直、圆顺,线角一致。细灰磨好后,用刷子蘸生桐油钻生,要求一次钻透,以防炸绞。待表面浮油不再渗入时,用废麻头将浮油擦掉,防止干后挂甲。待全部干透后,用细砂纸精心磨光,打扫干净。(图14—图15)
(图14,细灰)
(图15,磨细钻生)
至此,万寿寺什锦窗修缮的地仗工序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