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贵胄风范——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书画艺术展(四)


馆长寄语


2021年我馆线上推出“换个形式看展览”栏目,分万寿寺历史与文化展、佛教艺术展、瓷器艺术展、玉器艺术展、皇室书画展等九项内容,均为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放的展览。这批展览以介绍本馆的基本陈列为主要内容,在闭馆期间通过线上形式向观众展示,带您提前浏览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与藏品,也有征求各方意见,以便调整修改,使未来线下展览更加祯善不负观众之意。



第一章 画禅风克传——清早期皇室书画艺术

   第一单元  顺治皇帝的书画艺术

   第二单元  康熙皇帝的书画艺术

   第三单元  清早期宗室书画家

   第二章 天潢贵胄多艺才——清中期皇室书画艺术

   第一单元  雍正皇帝的书画艺术

   第二单元  乾隆皇帝的书画艺术

   第三单元  嘉庆皇帝的书画艺术

   第四单元  清中期的宗室书画家

   第三章 历涉应知行路难——清晚期皇室书画艺术

   第一单元  道光、咸丰二帝的书画艺术

   第二单元  同治、光绪二帝的书画艺术

   第三单元  宣统皇帝的书画艺术

   第四单元  清晚期宗室书画家

   第五单元  清晚期皇室女性书画家

   第四章  劲草不为疾风倾——清皇室后裔书画艺术

   第一单元 溥氏兄弟

   第二单元 启功&叶喆民

   结语


 

清亡后,皇室特权消失,许多宗室贵族只能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一些有书画特长的皇室后裔投身到了书画艺术创作、研究和教学中,他们中不少人还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其中最著名者如恭亲王奕訢之孙溥儒,贝勒载瀛的长子溥伒、五子溥僴、六子溥佺、八子溥佐,和恭亲王弘昼后嗣启功,叶赫拉那氏后裔叶喆民等。这些满清皇室后裔不仅在书画上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在文物鉴藏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

 

第一单元  溥氏兄弟

在宣统皇帝溥仪同辈的宗室中,以书画为满清皇室增光添彩者有溥儒、溥伒、溥僴、溥佺、溥佐五人。其中溥儒更是鉴藏、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与著名书画大师张大千并称为“南张北溥”。此外溥儒、溥伒、溥僴、溥佺又合成“四溥”,后来溥儒离开大陆后,则由新加入的溥佐形成新的“四溥”,溥伒、溥僴、溥佺、溥佐均为贝勒载瀛的儿子,载瀛自己也工于绘画,以画马名扬于世,师法清宫画家郎世宁。他一生热爱艺术,对子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溥氏兄弟以“松风画会”为家族雅集,由溥伒任会长。“松风画会”一周一聚,一年一展。其书画风格总体上看,受清宫院体画影响很深。他们恪守传统,落笔精微谨严,设色优雅,气象雍容。在民国艺坛具有较高的威望。

溥儒

爱新觉罗·溥儒(1896—1963),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钓鲸鱼父,恭亲王奕訢之孙。工书,擅山水、人物、花鸟。民国时期,溥儒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与吴湖帆又并称“南吴北溥”。1949年去往台湾,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始终从事诗文、书画创作。有《寒玉堂论画》,《寒玉堂词集》存世。溥儒也是著名的鉴藏家,曾收藏有陆机《平复帖》、怀素《苦笋帖》、马远《雪滩双鹭图轴》、孙君泽《山水楼阁图轴》、周之冕《墨笔花卉图轴》、沈士充《桃源图卷》等。


溥儒山水人物镜心  民国

纵87cm×横35.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张大千共作山水人物轴  民国

纵141cm×横5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指画石榴轴  民国

纵127cm×横3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追求不同于毛笔作画的效果。手指作画难留墨色,必须随醮随画,致使线条时断时续,画中石榴以手指涂抹实现肌理特征,树干及树枝则以指甲作勾、点、皴等技法表现,趣味独特。画面题款“细雨滋珠树,薰风落绛英。心畲。”钤朱文印“旧王孙”白文印“溥儒”。

溥儒山水镜心  民国

纵98cm×横3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山水镜心  1936年

纵30.5cm×横2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山水镜心  1933年

纵92cm×横2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山水轴  1941年

107cm×横36.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山水轴  民国

纵64cm×横28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花虫轴  民国

纵99cm×横2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中一梧桐枝从画面左侧探出垂至画面右侧下方,一只鸣蝉停在梧桐枝干上,处于视觉中心位置。左下以行书题跋“滴尽窗前雨,犹闻叶上声。心畬写”钤白文印“溥儒”。作品构图空阔,勾线细谨绵挺,赋色浓淡得宜。

溥儒钟馗轴  民国

纵117cm×6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以朱笔白描法绘制,画面构图精到,以钟馗及小鬼的人物比例、造型和眼神铺设画面空间。人物体态神貌刻画精细,生动传神,细节丰富。钟馗鬓须毛发丝丝可见,衣装纹样亦极为精彩。全画线条精严,功力深厚。画面左下方钤朱文印“溥儒之印”。

溥儒“秋风寄相思图”山水人物镜心  民国

纵117cm×横38.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远景、近景安排得当,远峰云断,近处山林枯叶落尽,有鸟巢孤零零挂在树梢。林下山涧奔流,涧边野草尚有绿意,一枝红叶长在树根深处,一派晚秋景象。三位文士抬眼望着树上鸟巢似在感叹,身后两童子交谈甚欢。画面用笔刚劲,设色含蓄丰富。画面右上方题款“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太白诗意。心畬”下方钤白文印“溥儒”。

  

溥儒山水人物册页  1933年

纵17cm×横14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儒书法、张伯雨山水成扇  1934年

纵34cm×横48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一面为张伯雨所绘山水画面。画面上远处为两山夹一河,近处宽阔的河面上有人泛舟畅游。船上有三人正促膝而谈,谈兴正浓。山体坡石以长披麻皴为之,山上树木茂密,设色浓艳。画面题款“水天空阔处,偶作泛舟游。共对西山爽,清凉似早秋。甲戌夏日,仲山先生雅鉴即乞教正,张伯雨。”钤印白文“张伯雨”、朱文“张伯雨”二枚。另一面为溥儒的书法作品,内容为“昔日千门万户开,愁闻落叶下金台。寒生易水荆卿去,秋满江南庾信哀。西苑花飞春已尽,上林树冷雁空来。平明奉帚人头白,五柞宫前梦碧苔……衰谢兰成堪作赋,暮年丧乱入兴影。甲戌五月录旧作奉,仲山先生雅命。溥儒。”钤印白文“溥儒之印”。

  

溥儒书法、淑绵花卉成扇  民国

纵19.4cm×横5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一面为淑绵所写花卉,没骨笔法,设色雅致,颇有恽南田笔意。画面题款“师南田翁意,恭呈药痴夫子大人。钧诲,受业淑绵。”钤朱文印“淑绵之印”。另一面为溥儒行书。内容为“摇落寒天暮,高风山塞闻,潇湘应过雁,江汉不逢君,古戍边声急,重山岩木分,移象向何处,空寄岭头云。”落款:溥儒。钤朱文印“心畬”。

   

溥儒山水书法成扇  1929年

纵20cm×横54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一面绘山水人物图像,另外一面为书法五言诗,均为溥儒所作。山水人物画面内容为秋天野外的山水人物景观。画面题跋:春到秋客应好时,瘦花老枝有美姿,间或重共山僧话,可笈踏青人未去。己巳临南田法为效香方家正。落款为溥儒,钤“心畬”朱文印,“溥儒”白文印。背面书法主要内容为:涧水鸣山馆,霜林接钓台。高风茅舍在,秋气大江来。雁外斜阳远,鸥边霁色开。晨朝采薇节,应向白云隈。

溥儒行书七言对  民国

纵165cm×横21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

爱新觉罗·溥伒(1893—1966),字雪斋、学斋,号松风主人。惇勤亲王奕誴之孙,载瀛长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奉旨过继给孚敬郡王奕譓为孙,加恩封赏固山贝子爵。宣统二年(1910)任乾清门行走,翌年充備引大臣、前引大臣。辛亥革命后不再涉入政界。溥伒幼年饱读诗书经史,能文善赋,长于书画。书法先学赵孟頫,后宗王羲之、李邕,中年后力追米芾,以行草最佳,兼精楷体。绘画初承宋元诸家遗风,擅画兰、人物、山水、鞍马,各具风采。三十岁时,协助陈垣创办辅仁大学美术专修科,任导师兼主任,后改美术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25年,与溥儒、溥僴等在北京组建“松风画会”,成为京华书画主流。解放后任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北京文史馆馆员。此外,他对古琴、古音律颇有研究,抗战胜利后,曾与张伯驹、管平湖等组建古琴会。


溥伒临唐寅高人深隐图卷  民国

纵25cm×横73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山水轴  1930年

纵105cm×横4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兰石轴  民国

纵68.5cm×横33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春郊双骏山水人物镜心  民国

纵2475px×横4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为秋天郊野景象,画面上红叶万点,层林尽染,溪水明澈。一位白衣长髯人物控二马,马壮体健,信步滩地之间,人物画法精细,有宋人笔意。画上题写“用龙眠笔意,雪斋溥伒写”。钤印“溥伒印章”“戏拈秃笔扫骅骝”。画家以准确、细劲的线条勾勒造型,并以晕染表现马的质感和明暗关系。配景以山水林木,近、中、远景层层推开,将马、人、景连成一体,给人富贵、旷达、神怡之感。

溥伒书画卷  民国

纵18cm×横10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山水双骏图轴  民国

纵97cm×横33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山水人物轴  民国

98.5cm×横23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上山峦重叠,林木扶疏,近景有小桥流水高士,远景有茅屋草舍掩映在茂密丛林之中。画面格趣高古,境界深幽。画面左上题有“一枝秋风度板桥。雪道人溥伒”。钤朱文印“南石书画”。

溥伒山水轴  民国

纵138cm×横65.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右上角题“溪山深处结茅庐。乾斋先生雅令。溥伒画”。钤朱文印“校理中秘书画”“雪斋临古”两枚及圆印一枚。其山水画主要受清代宫廷画风影响,以细笔山水和青绿山水为主,画面中群山楼阁、老树苍松等,用清润的墨色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冷、湿、干、淡。风格细腻、雅致,着重线条钩摹,画面充满着一种和谐的静谧之气。构图则采取传统高远、深远、平远并用之法,层次丰富,山峦耸立,远峰直入云天;中景为山石坡脚,丛树平林,山川云霭间隐现楼台殿阁。近景为坡石沙渚,起伏变化无穷,参以高松、茅亭、平湖、渔艇、曲径,中有高士携杖而行,好似人间仙境。

  

溥伒山水册页  民国

纵26.5cm×横3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共十页图画,首页有行书题“拔嶂□泉隔尘世层岩阁树倚云霄赏心会有东嶙约青晓来过独木桥。吴门唐寅”。钤朱文印“松风草堂”、朱文印“雪斋居士”等共十一枚印章。全册多以平远构图、简淡笔墨绘景。或奇山峻石、茅屋隐隐,或松柏挺立,或江上泛舟等。空白的背景给人凄凉婉约之感。

溥伒兰石镜心  民国

纵757.5px×横25.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行书七言对  民国

纵3250px×横30.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伒山水成扇  民国

纵16cm×横4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以金粉为墨绘于瓷青纸上。画中可见古树、茅屋与高士,繁而不乱。其中一侧画面释文“云溪清泛。雪道人写于怡清堂”,钤朱文印“溥伒印”,另一侧画面释文“山居听水。雪道人写于怡清堂。” 钤朱文印“溥伒印”。

溥伒行书七言对  民国

纵168cm×横37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僴苍松八哥图轴  民国

纵81cm×横38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中苍松挺拔,两八哥停于树梢,俯仰有情,姿态生动。作者在刻画树干及八哥造型时注重明暗立体效果,画法明显受西洋绘画影响。

  

溥僴人物马、溥儒书法成扇  民国

纵20cm,横5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一面为溥僴所绘人马图。画面左上方题款“太液池边新浴罢,未央门外乍牵来。若教立仗丹墀下,恐负平生泛驾才。拟龙眠山人笔。毅道人溥澗写。”造型准确生动,强调写实能力,笔法洗练,近似李公麟。 另一面为溥儒行书,内容为“林皋淡余景,陵阿不残晖。西风振乔木,黄叶辞荆扉。鸣琴赋秋陟,山歌采薇倚。□杖青崖问,月落寒蝉稀。衡山闻落木,黄菊散幽丛。诗思风云外,秋心烟雨中。厨人烧苦叶,稚子属塞崧。好去期麋鹿,林峦意不穷。连雨响寒夕,木叶有其音。华沼凝清光,残荷辞翠禽。中庭遂已净,微风杨素襟。百卉变秋节,蟋蝉床下吟。□□向飞雁,远寄秋江心。楚雨无边□,调矶江枫□。古柏露稀,扁舟渔父归。孙登一片□,肃然解神奸。雷霄三尺捅,侧然靖淫烦,不伤知音少,我固不能殚,囊击访□手,巢泛寻常闲,海水自万古。举世无成连,连连世亦有,耳又不辨焉,月从东溟来,照我苍松关。”书法飘逸俊秀,有二王之风。

  

溥僴等花蝶、兆奎等书法成扇  民国

纵32cm,横4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一面为花蝶图,题款一为“松风溥伒写石,松邻溥僴补蝶”。钤印朱文“松风”“溥伒长寿”,白文“溥僴之印”。题款二为“松云和镛画丹桂秋棠”,钤印朱文“镛”;题款三为“醉上准山唤八公,白鸾骑到广寒宫。满身香露铢衣湿,十二瑶台月正中,录明人诗题松风画友合作小景,西园”钤印白文“溥僴之章”。画面集工笔、写意、没骨、勾线等多种技法于一体,繁而不乱,工整精细,设色艳丽。另一面有许宝蘅、严家干、傅岳芬、兆奎等名家书法。

溥佺

爱新觉罗·溥佺(1913—1991),字松窗,号雪溪,笔名尧仙、健斋,溥伒六弟。1915年过继给载津为嗣。溥佺自幼习画,受父兄影响,喜爱书画艺术。二十余岁时便加入了诸位兄长组建的“松风画会”,后又参加“湖社画会”。1936年先后在辅仁大学美术系、国立艺专和北京大学任讲师、教授。书法擅行草,书体刚劲流畅。绘画以山水、竹、马见长,作品风格雅致、清远豪迈,著有《画竹画法》等。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中央文史馆馆员。

溥佺山水轴  民国

纵44cm×横28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佺双骏图轴  1938年

纵70cm×横39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上绘有双骏,体态自然生动,顾盼有情。姿态强健、有力。画面左上侧题有“清高深稳。砥平二兄教正,戊寅秋日用松雪道人笔法,尧仙居士溥佺。钤白文印“溥佺长寿”,朱文印“尧仙”。画面右下钤白文方印“镇国将军溥佺一字松窗居士书画之印”。

溥佺山水横幅  1939年

纵23.5cm×横13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画中群山环抱,苍松草舍。有策杖老者行于道中,意态悠然;溪水蜿蜒环抱山脚,赋予了画面节奏和韵律。作品颇得宋元画家笔意。画面题款“乙卯立夏,砥平二兄雅教。弟溥佺学画”。钤白文印“溥佺长寿”,朱文印“松窗”。

溥佺山水轴  1941年

纵67.5cm×横28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佺花蝶成扇  民国

纵18cm,横4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溥佐

爱新觉罗·溥佐(1918—2001),字庸斋,号松堪、松龛,溥伒八弟。自幼得父兄真传,擅长画马,得郎世宁法。青少年时,入诸兄长组建的“松风画会”,自此在书画领域笔耕不辍。解放后,参加中国画研究会,1960年代调入天津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民委副主任、天津工业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溥佐作画注重写生,曾专程赴内蒙古等地观察马匹体貌和神态,不断研习画马之法。此外,他还擅长于花鸟和北派山水。有《溥佐画集》等行世。

溥佐山水八骏图横幅  1941年

45cm×横177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画面绘一片平静的湖水,湖边细草轻沙,杨柳低垂,八匹毛色各异的骏马,或悠闲沐浴,或低头饮水,或缓步岸边,或出水上岸,或试探下水,俯仰向背,俱臻所妙,一片盛夏消凉之景。画面题款“辛巳立冬日,仿李龙眠用笔。庸斋溥佐。甲申闰月庸道人再题”。后钤白文印“溥佐印信长寿”,朱文印三枚“长白”“庸斋居士”“松堪”。

第二单元  启功&叶喆民

启功与叶喆民都是满清皇室后裔,都曾拜入罗復堪先生门下研习书画多年。启功为雍正皇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后嗣,叶喆民为叶赫那拉氏后裔。二人都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学者、书画家,在书画方面,他们各有所长,独具自家风采。启功书法各体皆能,亦长于绘画。其早期作画颇勤,山水、竹石、花卉皆精,清致高雅,意趣生动。后又师从戴姜福、贾尔鲁、吴熙曾和陈垣等教授,醉心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

叶喆民则自幼继承家学,从其父叶麟趾、叔父叶麟祥研习古陶瓷,后又得陈万里、孙瀛洲等名师指导,在古陶瓷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在书法上,他专攻章草,十六岁即师从有北京“四大书家”之称的罗复堪先生学习书法长达15年。后又师从溥儒、徐悲鸿等先生学习书画,临池不辍,从未懈怠。他的章草法度井然,为沈从文、唐兰等先生所称赞。

启功

爱新觉罗·启功(1912—2006),字符伯、元伯,一作元白,号松壑。雍正皇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后嗣,恒敬(毓隆)之子。二十一岁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启功自幼学习书法,精研历代碑帖名迹,兼收博取,各体兼能,尤其擅长楷书、行草。此外他曾师从戴姜福、贾尔鲁、吴熙曾、陈垣等悉心治学,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启功书画留影册》《书法概论》等。

民国启功竹兰片  1942年

纵106cm×横3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民国启功山水片  1945年

纵108cm×横30.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民国启功山水轴  1948年

纵96.5cm×横34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叶喆民

叶喆民(1924—2018),字丹枫,满族叶赫那拉氏。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陶瓷研究,兼及书画。1979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后调至工艺美术史论系(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他自幼继承家学,从父亲叶麟趾、叔父叶麟祥研习古陶瓷,后又师从陈万里、孙瀛洲等古陶瓷学者,考察各地窑址,并参与各大博物馆陶瓷鉴定工作。1985年,叶喆民先生《钧汝二窑摭遗》一文首次提出“宝丰清凉寺是寻觅汝窑窑址的有力线索”。并于1986年应日本古陶瓷学家三上次男邀请赴日讲学,在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作《钧窑与汝窑》专题演讲,进一步论述汝窑相关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为发现并确认汝窑窑址做出重要贡献。

叶喆民不仅是著名古陶瓷学家,也是书法家、书法史论家。他十六岁即师从当时北京“四大书家”之一的罗复堪先生,学习书法长达15年。后又师从溥心畬、徐悲鸿先生学习书画,临池不辍,从未懈怠。他在书法上造诣精深,章草尤具法度,为沈从文、唐兰等先生称赞。2018年,叶喆民家属向北京艺术博物馆捐赠了五件叶喆民书法作品。

  

叶喆民临王铎草书唐诗卷  1957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叶喆民书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横幅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内容为唐代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王维诗。叶喆民书。”钤朱文印“叶”,白文印“喆民之印”。

叶喆民书韩翃《寒食》诗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内容为唐韩翃《寒食日即事》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青烟散入五侯家。癸酉春节书。叶喆民。”钤印五枚,白文印“叶喆民”。

叶喆民书杜甫《春夜喜雨》诗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内容为杜甫《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满族叶喆民书。”钤白文印“叶喆民印”。


叶喆民书三联书店成立六十周年贺词  2008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结语

清代的皇室书画艺术有着共同的艺术风貌和特点,它是为了满足皇帝本人及其皇室成员政治、生活及个人喜好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审美趣味随着皇室贵族们的参与,影响不断扩散。文人们的效仿及市井大众的仰慕、崇拜,传播逐渐广泛,最终影响到时代审美和大众艺术。因此,举办清代皇室及其后裔书画艺术展,有助于我们了解皇家审美风尚和时代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