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雅·趣——馆藏明清文房展(四)

馆长寄语


2021年我馆线上推出“换个形式看展览”栏目,分万寿寺历史与文化展、佛教艺术展、瓷器艺术展、玉器艺术展、皇室书画展等九项内容,均为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放的展览。这批展览以介绍本馆的基本陈列为主要内容,在闭馆期间通过线上形式向观众展示,带您提前浏览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历史与藏品,也有征求各方意见,以便调整修改,使未来线下展览更加祯善不负观众之意。


 

《雅·趣——馆藏明清文房展》


前言

第一展厅 文房四宝篇

第一单元 飞文染翰——笔

第二单元 落纸云烟——墨

第三单元 文亩千年——纸

第四单元 清润粹德——砚

 第五单元 清代书房场景展示

第二展厅 文房清供篇

第一单元 放情丘壑——辅助用具

第二单元 竹室人间——遣怀之物



第四单元:清润粹德——砚

砚是中国传统的书房用具,古人称之为“即墨侯”,可见其与墨的关系密不可分。原始的砚只是一块较平整的河光石,需要配合使用“研子”才能研磨,因此汉代石砚大都附有研子。唐代以后,由于墨质提高,墨锭坚硬、细腻,易发墨的端砚成为首选。明清砚台材质丰富,既有各类石砚,又有陶砚、瓷砚、砖瓦砚、漆砂砚、澄泥砚、玉砚等,而且式样繁多,蔚为大观。砚的造型上除了传统的几何形,还有仿生动、植物形、琴式、鼓式、随形等多种。此外,清代出现了大量文人制砚和宫廷御用制品,这些砚品不仅选材精良,而且注重装饰题材,雕工精细,颇具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

端砚

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石,出产于广东肇庆市羚羊峡斧柯山,因肇庆唐时属端州而得名。唐李肇在《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可见端砚在唐代就已经流传很广泛了。

    端砚的花色品种繁多,包括青花、蕉叶白、鱼脑冻、火捺、天青、金线、银线、冰线、金星点、翡翠、鹧鸪斑等。


端石鹅形砚    明 

长18cm,宽9.5cm,高4.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端石长方形抄手砚       明 

16.5cm,宽9.8cm,高5.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端石梅花纹长方形砚 清 

长19.7cm,宽12.2cm,高2.7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石眼

石眼是端砚独有的特色,《砚谱》中记:“端石有眼者最贵。” 端砚石眼其实是一种天然生长在砚石上,有如鸟兽眼睛一样的名贵花纹。石眼呈翠绿色,或黄绿色,或米黄色,或黄白色或粉绿色,大小不一。

端石石眼常见者有鸲鹆眼、鹦哥眼、凤眼、了哥眼、雀眼、鸡公眼、猫眼、象眼、绿豆眼、猪鬃眼等。唐询《砚录》推“鸲鹆眼”为上品:“眼美者,青绿黄三色,相多者,自外至心,八九重,其状皆圆,有若描画而成,以色鲜美,重数多而圆正者为上,其大者尤为稀有”。


端石螭纹砚 清康熙

长25.3cm,宽15.8cm,高3.8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端石长方形砚 清 

长17.3cm,宽11.5cm,高2.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端石椭圆形砚 清中期

长12.4cm,宽8.4cm,高1.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端石长方形砚 清晚期

长16.4cm,宽10.8cm,高2.2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端石菌池椭圆形砚 清

长9.8cm,宽6.5cm,高1.4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歙砚

歙砚,产于江西婺源九尾山,其地古属歙州,故名。歙砚质地坚韧、莹润,密度略低于端石,有贮水不耗,严寒不冻,呵气可成的特点。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歙石卢醴泉铭砚 清嘉庆

长12.8cm,宽7.6cm,高1.7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歙石乾隆御铭砚 清

直径10.3cm,高2.3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歙石螭纹长方形砚 清

长23.2cm,宽16.8cm,高5.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歙石长方形砚 清

长13.2cm,宽8.4cm,高1.7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洮砚

洮砚,产于甘肃省南部临潭县洮河,其地古称洮州。洮砚历史悠久,洮砚质坚而细、晶莹如玉、发墨快且储墨久而不干。洮砚在宋初就闻名于世,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说: "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洮河石随形砚  清

长13.9cm,宽11.3cm,高3.4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洮河石海水龙纹池抄手砚 清

长25.4cm,宽15.8cm,高7.7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澄泥砚

澄泥砚的原料是经过仔细淘洗过滤的细河沙,具有坚固耐磨,不渗水的优点,澄泥砚在唐代就开始生产,主要产地有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泽州(今山西晋城县),虢州(今河南灵宝县),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等。其制作工艺复杂,须缝绢袋,置于河水中收集河泥。在河水冲刷下,经过绢袋过滤的河泥逐渐沉淀于袋中,待泥满结实,取出后经风干、成型、入窑烧造,得砚。澄泥砚的原料是经过仔细淘洗过滤的细河沙,具有坚固耐磨,不渗水的优点,澄泥砚在唐代就开始生产,主要产地有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泽州(今山西晋城县),虢州(今河南灵宝县),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等。其制作工艺复杂,须缝绢袋,置于河水中收集河泥。在河水冲刷下,经过绢袋过滤的河泥逐渐沉淀于袋中,待泥满结实,取出后经风干、成型、入窑烧造,得砚。清澄泥砚的制作工艺一度失传,清代乾隆皇帝命山西巡抚组织人力在绛州汾河内收集河泥,历经十年积累两百余块澄泥砚材,发交江南三制造等处研制烧造。


澄泥乾隆铭仿唐八棱砚 清乾隆

长11cm,宽11cm,高2.6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澄泥竹简式砚 清 

长31cm,宽18.6cm,高3.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澄泥海天初月砚 清乾隆   

长15.6cm,宽10.3cm,高3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澄泥三足回纹环渠池砚 清乾隆

高2.6cm,直径8.4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第五单元:清代书房场景展示

花梨木嵌大理石面雕云龙纹书案 清

长180.5cm 宽102cm 高88.5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红木雕云龙纹两屉带柜多宝格 清

宽94cm,进深36cm,高194cm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