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二十三——白玉寿星童子纹山子

玉山子又叫玉图画,其雕琢往往因材施艺,随玉料的形状碾琢出山林、流水、人物、动物等立体景观,从取景、布局到层次表现都渗透着绘画的章法。“玉山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宋史·礼乐志》中提到宋真宗皇帝在观赏御花园中的石头山子后曾作诗以留纪念,宋代玉雕工匠受到启发,随将玉雕成山状,始有“玉山子”之名。在首都博物馆的玉器专题展厅里就有一件宋代的玉山子,整体若山峰相连之状。

清代以前的玉山子结构简单,加工较为粗率,山上表现的是景色的一角,或一人、一兽。清乾隆年间,玉山子的制作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除了小型的玉山子外,宫廷玉器中还出现了巨型玉山子,如大禹治水图、会昌九老图、关山行旅图等,以大块玉料表现气势宏大的场景。小型玉山子在立体绘画般表现景色方面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所用玉料多为上品,籽料往往留皮。

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件清代白玉寿星童子纹山子用和田白玉子料琢制而成,局部留皮,长10.1 、 高5.7厘米。整体若山峰林立,以浮雕、阴线刻等技法琢刻纹饰:一面为寿星童子纹,远处苍松挺秀,亭台半遮飞檐;近处,寿星拄杖回首,童子捧桃上前,溪水潺潺流淌。另一面,皮色若霜染山林,山坡上沟壑毕现,雌鹿静卧回首,雄鹿站立前望,灵芝挺立于石上,双鹿灵芝纹具有长寿的美好寓意。

    寿星是“福禄寿三星”之一,《史记•封禅书》载:“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现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寿星童子题材是清代工艺品中经常使用的题材,寓意健康长寿、多子多福。这件山子中,寿星的样貌如同人间老者一般,童子的动作也活泼可爱,二人就象是俗世之中的爷孙两个正游玩于山林,从而使神仙题材的画面平添了一些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