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三十一——黄玉耳杯

和田玉有白、青白、青、黄、墨等之分,虽以白为上,但黄玉因产量很少,再加上黄色代表着帝王之色,所以黄玉很受古人推崇。

现代人对黄玉的叫法比较宽泛,将黄沁料、黄口料都称为黄玉。黄沁料多为受铁元素沁入的和田子料,皮色完全变黄,由外而入颜色渐渐变浅。黄口料的黄色虽为原生色,但浑厚感比较差,主要产在新疆的若羌等地。

我们所说的黄玉,颜色为原生色,质地细腻,观感凝重、浑厚,因含矿物质的不同,呈现出淡黄至黄中闪绿等不同的色调。黄玉通常被分为栗子黄、蜜腊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米色黄、黄杨黄等,以黄如蒸栗者最贵。颜色纯正、质地上乘的黄玉的价值比羊脂白玉还高。

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的清黄玉耳杯就是用上等的黄玉子料制作而成,质地细腻,黄色纯正、浓郁,给人大气、端庄之感,光泽自内而外散发出油润感。浑厚而不浮飘,内敛却不张扬,是和田玉之所以几千年来受中国人喜爱的心理情结,这件耳杯所用黄玉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一点。

黄玉耳杯长10.8 9.7、高3.3厘米,椭圆形,平底,两侧各一近似新月形的双耳,器壁较厚,整体抛光极佳,充分显示出玉料自身的美感。玉器的制作自古以来就是因材施艺,特别是上好的玉料,玉工是舍不得有一点浪费的。这件耳杯光素无纹,不饰雕琢,正是契合了黄玉的珍稀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工的影响,突出了玉料的自然美。

耳杯是战国、汉代至晋代流行的器具,主要用来饮酒,也可以盛羹。耳杯在古代也被为“羽觞”,有所谓“曲水流觞”之乐,此乐中体现的情趣自是今人不能比拟。漆耳杯比较多见,其次是铜耳杯,或鎏金铜耳杯。以玉制作的耳杯数量极少。轰动一时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过阴线刻纹的玉耳杯,可见此类器物代表着身份,非寻常人家可用。

玉耳杯虽可实用,但也只有特别的场合才拿出来用,比如举行某种礼仪或举行宴会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玉耳杯具有礼器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