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四十一——画珐琅“三阳开泰”图手炉

明清时期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制成富有绘画意趣的艺术品。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画珐琅“三阳开泰”图手炉呈椭圆形,装有铜镀金高提梁,提梁曲线似如意的形状,盖面镂空雕“卍字锦”,卍字四周无线延伸,寓意“长久不断”、“富贵不到头”。提梁与炉盖面鎏金。炉身四面开光,前后两面开光内绘“三阳开泰”图,画面上红日高照,远景绘山峦起伏,湖水荡漾,近景为古松山石,草地上三只山羊仰首向日,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两侧面开光内绘月季绶带图。开光外饰宝蓝地折枝花卉纹。

“三阳开泰”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亦称“三阳交泰”。“泰”为《周易》中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以象“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周易》:“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农历正月为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古人常以“三阳”(羊)寓示“泰”卦,表达喜迎新春之意。羊与阳谐音,以三羊为题材装饰,寓意太平盛世,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