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182期):迎虎年|民国胡霜庵虎镜心


虎年贺岁

民国胡霜庵虎镜心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胡霜庵所绘虎镜心,虽是其极为平常的一幅创作,但仍精彩异常。作品画心纵101.5cm,横49cm。画面上绘有三只成年虎,通体毛色呈淡黄色,体型硕大。画家虽采用水墨写意技法,但造型严谨、刻画细致,对于老虎的身体结构和皮毛质感表现得极尽精微。焦墨细笔附淡黄色皴虎毛,较好地表现出老虎皮毛的丰厚感。中锋点画各种形态的短线,排列灵动,墨色浓淡有致。淡黄色渲染的虎毛夹杂无数暗黑色条纹使得虎皮的斑斓色彩更为凸显。老虎的胸毛、腹毛、眼睑、鼻子、上唇及四肢内侧的毛色呈白色或米色,张开的虎口点缀以红色,衬以白色的虎牙,显得老虎更加威猛。

此外,画面构图及老虎造型进行了精心安排。一条溪流斜穿画面,溪流北侧的两虎,一呈匍匐警觉状,一呈探头喝水状;溪流南侧的虎则呈回首咆哮状,三虎神态各异。匍匐警觉状的老虎头部呈正面形式,画家准确描绘了虎头、虎颈之间的透视。虎身又转而以侧面形式,老虎前肢分立弯曲,后肢下蹲。虎身重心落在后肢上,前肢支起,呈前高后低状。虎头正面描绘易于刻画老虎面部细节,虎目炯炯发亮,如同闪电,表现了老虎对周边环境的警惕性,极为传神。而虎身以侧面呈现,则易于表现老虎的身体结构和肌肉层次。溪流南侧老虎呈回首咆哮状,虎头回顾,眼瞪耳竖,虎身倾斜呈C字形弧度。画家重点突出老虎身体结构的变化与节奏。从虎头、虎颈,一直画到虎背、虎腰、虎尾,使之连成一片。据动物考古研究,虎全身骨骼有230-283块,决定了虎的姿态多姿多彩。所以,在传统中国画中,以线条来表现老虎骨骼的结构很难,尤其是老虎的脊椎骨决定了老虎各种体态和动势,即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就是这个道理。从画中三虎的组合关系可以看出,画家选取每只老虎的观察点,捕捉到每只老虎瞬间的动态,都进行过深入思考,尽量表现出老虎各种不同姿态。

《易经》曰“风从虎。”《汉书·王褒传》中也有“虎啸而风冽”之语。此画描绘动感十足的竹叶作为配景,将老虎依木长啸,动于山林的紧张气氛烘托了出来。富有艺术张力,堪称一绝。画面左下方落款“襄阳胡霜庵”,钤朱文方印“襄阳霜庵”。

胡霜庵(1916-1988),又名爽庵,别名胡剑鸣,斋名啸风堂,是20世纪著名的画虎大师。他出生于湖北襄阳,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困。早年在乡间以牧羊为生,闲来喜用木棍、指甲作画,打下一定的绘画基础。十八岁时,他辗转到了济南,在山东省政府交际处当科员,应酬之余自学绘画,尤爱画虎。1935年胡霜庵来到北京,拜入画虎一代宗师张善孖先生门下专攻动物画。张善孖去世后,他又拜张大千为师学画人物、山水,是大风堂的得意传人。

在京期间,胡霜庵长期靠卖画维持生活,即使国画售价低廉时节,也画虎不移。无论是初到京城谋生时饱尝生活辛酸和苦楚,还是此后他的虎画为日本藏家青睐,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后,他都从未抛弃过自己钟爱的虎题材。可以说,创作虎画伴随了他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胡霜庵于1951年参加中国画研究会,曾在北京市美术中国画组、北京美术公司创作室从事中国画创作,出版有《中国画选》、《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