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作为邮资凭证,随着近代邮政的发展而产生。在网络通信日益发达的今天,邮票似乎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曾几何时,这一枚枚薄薄的票证,也曾飞越千山万水,联络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除了实用功能以外,邮票图案内容丰富,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生活,可谓包罗万象,方寸之间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其中,反映我党光辉事迹的红色邮票作为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及情感的文化符号,在收藏领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关于党史的红色邮票计约52枚,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国大典、党领导的主要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邮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物见证,也记录了中国从弱到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
其中,“土地改革”邮票是新中国最早发行的特种邮票之一,反映了70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上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保存那段历史的珍贵资料。邮票全套共4枚,面值分别为100、200、400、800元,颜色分别为红色、蓝色、深棕及绿色。四枚邮票主题图案相同,表现了分得土地的农民手持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证,以无比喜悦之情和满腔热忱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情景。邮票构图透视排列,秩序井然,背景是一辆正在作业的巨型拖拉机,象征未来的农业机械化。近景是三个农民手持土地证书,凝视前方;远处的农民正在土地上挥锄耕作。这套邮票紧密结合当时形势,在新年伊始发行,似乎在激励全民要愈加辛勤耕耘,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套邮票曾先后发行两版,1952年1月1日发行原版,1955年1月10日再版印刷。原版和再版邮票可以根据耕田农民两腿间的暗记加以辨认。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套邮票即为1951年元旦发行的第一版。
土地改革特种邮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土地改革邮票原版和再版区别
图片来源:刘肇宁著《新编集邮知识手册》第120页,知识出版社,2000年
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有人口的绝大多数,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就是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与土地问题关乎人心向背,甚至革命的胜利。因此,我党向来很重视土地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党在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曾进行过土地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彻底清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残余,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土改问题。6月30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颁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9月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这次土改是世界上涵盖地区最广、规模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一次土地改革。通过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彻底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从而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为以后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力条件,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在人口最多的国家首次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曾于1951年6月27日发行了名为“德中友好月纪念邮票”三枚,其中两枚是毛泽东主席邮票,另一枚便是土地改革邮票,可见当时土地改革运动在国际上的影响。这一运动虽然持续时间短暂,但是并非偶发的历史片段,而是中国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建设过渡的重要环节。它承前启后,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也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在我党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这一枚枚邮票,尽管岁月使票面的颜色不再鲜亮,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求幸福,带领人民走向复兴的伟大精神,却始终闪耀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