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讲座|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彩绘瓷·五彩瓷(二)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古代彩绘瓷装饰工艺与艺术研究》是2021年度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重要课题。该课题的负责人、研究馆员杨俊艳女士是北京艺术博物馆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古陶瓷鉴定研究。2021年,杨老师的课题入选了北京市文物局“一对一”科研帮带项目,在完成课题的同时,还举办了讲座、实物观摩等活动,受到了广泛关注。2021年5月、7月杨老师从青花彩绘工艺与艺术的角度,举办了两次关于馆藏青花瓷的讲座,以实物观摩来讲授了青花瓷的时代特点与鉴定要点。


五彩的定义

五彩是釉上彩绘瓷装饰品种之一,是指在烧好的瓷器上用红、黄、绿、蓝、紫等色料绘制图案,再入低温炉经二次烘烤而成的彩绘瓷。所谓五彩,并非只有五色,而是指多种彩色之意。基本色彩为五种,可多可少,其中红彩不可或缺。五彩瓷主要特点是色彩鲜明透彻,对比强烈,线条刚劲有力,装饰性强。五彩工艺因彩绘技法不同,分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清代康熙时,五彩装饰技法得到繁荣,又兴起了色地五彩。


追溯起源

根据现有考古资料显示,金元时代,我国北方如磁州窑、当阳峪窑等地烧制了以红绿两色为主的红绿彩瓷,这被认为是五彩瓷的起源。南宋时,北方名窑工匠随宋皇室南迁,北方釉上彩绘技术也传到了景德镇。景德镇的元代窑址曾出土了少量的红绿彩瓷,装饰风格与金代“画红点绿”的风格一脉相承。传世品中的元代景德镇窑红绿彩,除了红、绿、黄三色外,还有紫色、孔雀绿等色。

金代磁州窑红绿彩花卉纹盘,外壁墨书“泰和元年”铭(金章宗,1201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金代当阳峪窑红绿彩瓷片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早中期,景德镇窑红绿彩工艺逐渐成熟,并出现了釉上五彩。宣德时期,出现了青花五彩,是釉上彩(五彩)与釉下彩(青花)相结合的一个彩绘瓷品种。关于五彩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明代。如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评价:“宣德年造……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彩实填花纹,绚艳恍目。……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明宣德至正统时期的五彩缠枝莲纹鼎式炉

北京市西城区毛家湾出土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明宣德景德镇官窑青花五彩、斗彩

莲池鸳鸯纹碗

西藏萨迦寺藏


嘉万五彩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是五彩瓷发展的繁盛时期,造型多样,纹饰丰富,色彩艳丽,俗称“大明彩”。工艺上分为釉上五彩与青花五彩两大类。釉上五彩以红、绿、黄色为主,红彩呈现油润的枣皮红色,绿彩中常见孔雀绿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青花五彩中的釉下青花,因采用回青料绘制,色调蓝中泛紫,图案绘画夸张变形,以浓缩简练的艺术语言、理想化的表现手法绘制,散发着现代艺术气息。

明成化带有枣皮红的龙纹瓷片

北京市西城区毛家湾出土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明中期带有孔雀绿的五彩瓷片

北京市西城区毛家湾出土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明万历青花五彩梅花式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青花五彩、斗彩的区分

青花五彩与斗彩常常混淆,需要仔细区别:斗彩的彩绘特点是以釉下青花勾勒图案轮廓线后再用釉上彩填色。青花五彩是将釉下青花当作蓝彩使用,与其他釉上彩共同构成完整画面。

以青花勾边的斗彩瓷图案

明成化官窑斗彩怪石茶花纹罐(局部)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

青花与红、绿等彩料搭配使用的五彩瓷图案

明万历五彩梅花式洗(局部)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康熙五彩

明末清初,政权更替,景德镇官窑生产基本停烧。传世与出土的五彩瓷器中鲜有带官窑款识。民窑五彩瓷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大量生产。装饰工艺承前启后,绘画艺术亦因处在交替时期,带有明末向清初过渡的独特风格,也称“转变期五彩”。

清康熙时期,五彩瓷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鼎盛时期。康熙五彩在瓷质、造型、色彩、纹饰等方面,较与嘉万五彩,有了更大的发展。

其一,发明了釉上黑彩与蓝彩。釉上蓝彩的发明,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简化了五彩瓷的烧造工序。釉上黑彩,漆黑光亮,或用于勾勒纹样轮廓,或点染部分图案,使之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其二,大面积使用金彩。康熙时期的五彩,大面积使用金彩,更增强了画面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并且对日本瓷器的彩绘装饰影响深远。17世纪,日本有田烧模仿中国景德镇窑生产了大量的青花五彩描金瓷器,称金襕手样式。

其三,青花图案色泽明快,色阶丰富。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中的青花,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也是采用上等浙料或珠明料,运用分水技法绘制图案。色阶丰富,层次分明,生动描绘出了景物的阴阳向背与远近疏密。

其四,生产系列官窑五彩进膳用瓷。五彩进膳用瓷以带有龙凤纹的盘碗为主,康熙时期将其纳入严格的官窑烧造制度用瓷体系中,使五彩瓷品种一直保持烧造至宣统时期。

其五,流行色地五彩。色地五彩指在各种颜色釉上再饰以红、绿、黄等色的五彩瓷。康熙时期十分流行酱釉地五彩瓷器。

清雍正以后,因珐琅彩、粉彩瓷的盛行,五彩瓷逐渐走向衰落。

清康熙五彩人物纹插屏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伊万里五彩樱花纹大罐,江户时代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清康熙青花五彩花蝶纹笔筒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清康熙五彩龙凤穿花纹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清康熙色地青花五彩四方委角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一色多用

康熙五彩除红色可染出明暗外,其它颜色都是平涂为主,且颜色种类不多。对物象的描绘往往是象征性的一色多用,把五彩缤纷的画面根据需要进行归纳和理想化,如同套色版画那样,只用单纯的几种色,通过在装饰纹样上反复交替出现,形成画面强烈的色彩节奏,使欣赏者在各个面都能看到这种连续不断反复出现的立体装饰效果。

蓝、绿、黄、褐交替填色的效果


图案赏鉴

五彩瓷不仅造型丰富,装饰纹样题材也十分广泛。若能熟知一些典型纹样的话,便对文物断代大有帮助。如康熙五彩图案除了延续明代的花卉、鱼藻、婴戏等外,还大量采用以戏曲、小说为题材的人物故事画为主题。

清康熙五彩仕女图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五彩三国故事图瓷砖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康熙时始烧十二月令杯。十二月令杯是将一年中各个月份的代表花卉,按照顺序分别绘在12个杯子上,并配以诗文,也称十二月花神杯。如迎春花是作为二月份的花神出现的。杯外壁一面绘迎春花,另一面配以赞美的诗句:“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题诗选自《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八白居易所作《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后有一方形篆书“赏”字印,杯足内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双圈楷书竖款。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令杯(迎春)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清康熙时被纳入宫廷进膳用瓷的青花五彩盘、碗,图案以龙凤穿花纹为主,贯穿至清末宣统时期,是学习清代康熙及以后各时代龙凤图案风格特点的重要资料。

清康熙青花五彩龙凤穿花纹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康熙时期的龙身作翻滚状。绿龙的毛发使用的是釉下青花。绿彩色泽纯正,透明感强。

清乾隆青花五彩龙凤穿花纹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乾隆时期的龙身继续为翻滚状,但气势和力度不如前朝。绿龙的毛发使用了黑彩。

清嘉庆青花五彩龙凤穿花纹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嘉庆时期的龙身作爬行状,绿龙的毛发沿袭乾隆风格,仍使用了黑彩。

清道光青花五彩龙凤穿花纹碗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道光时期的龙身缺乏凶猛气势,龙爪的方向与前朝不相同,缺乏力度感。绿龙的毛发则又使用了釉下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