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品之二十九——青白玉狮钮活环香炉

陈设玉器以观赏性为主要功能,有些兼有实用性。与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装饰用玉相比,陈设玉器出现较晚,人们一般会将其起源追溯至商代晚期妇好墓出土的玉簋。它模仿当时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在陈设的同时,可能还兼具礼器功能。宋至明代,仿古造型的陈设用玉越来越盛,绵延了人们对商周青铜器的追摹。清代中期,是陈设玉器发展的黄金时期。乾隆皇帝本人十分爱玉,大力提倡“仿古玉器”,让玉工模仿大内仓库中的古代青铜器制作玉器,由此,仿青铜彝器制作的玉器也成为清代宫廷陈设用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风尚也影响至民间。

青白玉狮钮活环香炉是一件仿古玉器,虽非出自宫廷,但它也是民间玉作的重器。香炉以商代青铜鼎为蓝本,同时融入了繁缛富丽的时代风格。用料白中闪青,光泽莹润。通高与炉身最大径均为25厘米。直口、折肩,腹最大径位于上部分,兽蹄形足,双耳为兽首衔环之式。鼎盖若倒扣的直腹碗,盖顶圆雕四个神态各异的狮子,既增加观赏性,又可作为启盖的钮。炉的盖身周围和腹部浅浮雕夔龙纹,已非商代的夔龙样貌,而是清代典型的古为今用形式。

玉器中,器皿的制作难度比较大。以这件香炉为例,它涉及两道比较复杂的工序,一是掏膛,即把香炉的空腹做出来,在没有人造金刚石作为加工工具的过去,是要靠硬度远低于金刚石的金属砣具带动解玉砂一点点磨出来的,不仅要磨出型,还要抛光不留工艺痕迹,并非易事。除了炉腹,炉的三足也用到了掏膛工艺,不仅可减轻香烬炉自身的重量,还可以更加接近青铜鼎的造型。另一道工序是活环,即双耳上可以转动的两个玉环,它们与香炉的其它部分本是一整块玉料,通过加工成了与其它部位可以分离的装饰部件。活环工艺虽在商代新干大洋洲出土的玉人上就已出现,但发展至成熟且较多使用却是在清代。